误食剧毒蘑菇或将有解药

2023-05-24 09:32:38 来源:科技日报


(资料图)

◎本报记者 龙跃梅

5月22日,科技日报记者获悉,中山大学药学院(深圳)王巧平教授团队和中山大学药学院万国辉教授团队为致死性蘑菇——毒鹅膏菌中毒,找到了一种潜在新的治疗药物。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《自然·通讯》。

毒鹅膏菌长得很低调,乍看起来与普通无毒蘑菇颇为相似,因此很容易被误食。毒鹅膏菌又叫“毒伞”,产生剧毒成分“α-鹅膏蕈碱”(AMA)。α-鹅膏蕈碱对人的致死剂量可低至0.1毫克/千克,而一个单独的毒鹅膏菌中α-鹅膏蕈碱的含量就达15毫克,也就是说,误食一株毒鹅膏菌就足以使一个成年壮汉死亡。

“鹅膏蕈碱中毒会引起急性肝损伤等一系列症状。目前主要临床治疗方法包括洗胃、催吐和非特异性的药物治疗等。由于其毒理机制不明,因此目前缺乏特效解毒药物。”王巧平介绍。

对此,王巧平表示,科研团队采用全基因组CRISPR筛选技术与虚拟药物筛选技术相结合的研究策略,发现一种诊断试剂吲哚菁绿有望治疗毒鹅膏菌中毒。

“我们通过全基因组CRISPR筛选技术来寻找药物开发的蛋白靶点。我们用α-鹅膏蕈碱测试基因敲除细胞库,找出那些特定基因被敲除后可在毒素的压力下存活的细胞,并富集这些存活细胞的DNA进行测序,进一步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,从而找出毒素杀死细胞所需的基因和信号。”王巧平说。

研究团队发现STT3B蛋白及其所在的糖蛋白修饰通路对α-鹅膏蕈碱的细胞毒性至关重要。N-聚糖合成抑制剂和STT3B的敲除,均能很好地减轻α-鹅膏蕈碱的细胞毒性。

接着,研究团队开始研发STT3B抑制剂,使用分子对接技术虚拟筛选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(FDA)批准的药物分子库,找到了34种潜在STT3B抑制剂。随后,他们在细胞中对这些候选药物进行了体外功能验证,发现吲哚菁绿(ICG)可以很有效地阻止α-鹅膏蕈碱引发的细胞死亡,减轻毒素对小鼠肝脏类器官的损害作用。

最后,研究团队通过小鼠实验来验证吲哚菁绿的治疗效果。他们给小鼠注射一定量的α-鹅膏蕈碱,然后在不同时间点给予吲哚菁绿治疗,发现在注射α-鹅膏蕈碱后1—4小时给予吲哚菁绿,药物可以有效地减轻小鼠的中毒症状。

王巧平谨慎地表示,目前还不确定吲哚菁绿是否在人类体内具有类似的效果,这需要更多的临床证据。

上一篇:

安徽天长举行2023皖东开秧门农俗文化旅游节

下一篇:

安徽天长举行2023皖东开秧门农俗文化旅游节

推荐阅读